leyu乐鱼棋牌:瀚川智能:苏州瀚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
2024-05-02 12:58:33 | 来源:乐鱼手机登录网址| 作者:乐鱼在线登录

  本公司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承诺本募集说明书及其他信息披露资料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承诺本募集说明书及其他信息披露资料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对本次发行所作的任何决定或意见,均不表明其对注册申请文件及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作出保证,也不表明其对本公司的盈利能力、投资价值或者对投资者的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任何与之相反的声明均属虚假不实陈述。

  根据《证券法》的规定,股票依法发行后,本公司经营与收益的变化,由本公司自行负责;投资者自主判断本公司的投资价值,自主作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股票依法发行后因本公司经营与收益变化或者股票价格变动引致的投资风险。

  A股 指 人民币普通股,即获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人民币认购和进行交易的股票

  本募集说明书 指 《苏州瀚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

  大陆集团 指 Continental AG,全球前五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世界500强企业之一

  泰科集团 指 TE Connectivity Ltd.,全球领先的连接器、传感器制造商,世界500强企业之一

  博世 指 Robert Bosch Gmbh,全球第一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世界500强 企业之一

  采埃孚 指 ZF Friedrichshafen AG,全球领先的传动系统产品专业制造厂家之一

  爱信精机 指 Aisin Seiki Co,Ltd.,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世界500强企业之一

  连接器 指 一种连接电气端子以形成电路的耦合装置,借助连接器可实现电线、电缆、印刷电路板和电子元件之间的连接。

  传感器 指 用以测量位置、压力、力矩、温度、角度、距离、加速度、空气流量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转换成电信号作为输入给到汽车电子控制器的电子元器件。

  控制器 指 是接收来自传感器的信息,进行处理,输出相应的控制指令给到执行器执行的电子元器件。控制器的反应速度、判断准确性至关重要。

  执行器 指 根据控制器给出的控制指令完成规定的执行动作(相应的力、位移等),以达到控制目标的电子元器件。

  人工智能(AI) 指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一个分支,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力活动,是一门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新技术科学。

  机器学习 指 计算机通过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机器学习是实现人工智能的方法,而深度学习是一项实现机器学习的重要技术。

  边缘计算 指 是指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一侧,采用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为一体的开放平台,就近提供最近端服务。

  线束 指 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

  MES 指 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一套面向制造企业车间执行层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可记录并分析从原材料进厂到产品的入库的全部生产过程的制造协同管理平台。

  ERP 指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具有生产资源计划、制造、财务、销售、采购、业务流程管理、产品数据管理、存货、分销与运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功能的综合系统。

  ICT 指 在线测试(In Circuit Test),是一种不断开电路,不拆下元器件的静态测试技术。

  经营范围 设计、研发、组装生产:智能、设备;设计、研发、销售:自动化设备零组件、元器件、模块、仪器、软件、硬件;企业管理咨询;从事本公司自产产品的出口业务及所需原材料及设备的进口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苏州瀚川德和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境内非国有法人 8,852,166 8.17 8,852,166

  苏州瀚智远合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境内非国有法人 3,131,622 2.89 3,131,622

  天津华成智讯创业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天津华成智讯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境内非国有法人 2,083,906 1.92 -

  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022L-CT001沪 境内非国有法人 1,690,000 1.56 -

  国寿养老策略4号股票型养老金产品-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境内非国有法人 1,671,102 1.54 -

  上海呈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呈瑞和兴33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境内非国有法人 1,510,000 1.39 -

  杭州久盈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久盈价值成长9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境内非国有法人 1,261,300 1.16 -

  注:上述持股比例以2022年6月30日公司股份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登记情况为计算依据。

  截至本募集说明书签署日,瀚川投资持有公司33.62%的股权,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基本情况如下:

  住所 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苏州工业园区现代大道88号物流大厦(112)室-28室(商务托管)

  主营业务及其与发行人主营业务的关系 公司经营范围为:投资管理及咨询;企业管理咨询;企业形象策划;会计咨询;货物进出口业务咨询。(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该公司为持股平台,未实际经营业务,其与公司主营业务无直接关系。

  截至本募集说明书签署日,蔡昌蔚持有瀚川投资52.43%的股权,为瀚川投资的控股股东和执行董事,蔡昌蔚能够通过控股瀚川投资间接控制公司 33.62%的股权;蔡昌蔚持有瀚川德和1.00%的出资,为瀚川德和的执行事务合伙人,蔡昌蔚能够通过控制瀚川德和间接控制公司8.16%的股权;同时,蔡昌蔚持有瀚智远合0.50%的出资,为瀚智远合的执行事务合伙人,蔡昌蔚能够通过控制瀚智远合间接控制公司2.89%的股权;此外,蔡昌蔚还直接持有公司0.55%股份。蔡昌蔚合计控制公司45.21%的股权,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蔡昌蔚先生,1977年11月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本科学历。1997年8月至2007年11月,在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分别担任助理工程师、设备课主管等职位;2007年12月至2012年12月,创立苏州瀚川机电有限公司并担任总经理;2013年1月至2017年11月,担任苏州瀚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2017年12月至今,在瀚川智能担任董事长、总经理,全面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

  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和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制造业门类中的专用设备制造业(行业代码为C35)。根据国家统计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公司产品和服务属于我国当前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这一概念最先由美国提出,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智能制造装备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在装备产品上的集成和融合,体现了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智能制造装备结合信息技术,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制造业产品研发、制造、运输、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环节的运营模式,由智能制造得到的反馈数据,可以优化制造行业的业务和作业流程。

  智能制造装备作为智能制造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柔性化、数字化、网络化及智能化的全新制造模式;通过更好的控制技术,使得生产者更能了解、管控生产过程,以便改进流程与工艺。

  近年来,发达国家技术工人短缺,新兴国家劳动力成本上涨,同时制造业又出现了制造地点分散、生产方式变更、制造技术日益复杂化等变革。为应对新的社会课题,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世界发达国家纷纷实施了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颁布了一系列以“智能制造”为主题的国家战略:

  2012年 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 围绕中小企业、劳动力、伙伴关系、联邦投资以及研发投资等提出五大目标和具体建议 促进美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2013年 德国工业 4.0战略实施建议 建设一个网络:信息物理系统网络;研究两大主题: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实现三项集成:横向集成、纵向集成与端对端的集成;实施八项保障计划 通过信息网络与物理生产系统的融合来改变当前的工业生产与服务;使德国成为先进智能制造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

  2013年 法国“新工业法国”战略 解决能源、数字革命和经济生活三大问题,确定 34个优先发展的工业项目,如新一代高速列车、电动费、节能建筑、智能纺织等 通过创新重塑工业实力,使法国处于全球工业竞争力第一梯队。

  2014年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 重点发展机器人、下一代清洁能源汽车、再生医疗以及3D打印 重振国内制造业,复苏日本经济。

  2014年 英国“高价值制造”战略 鼓励英国企业在本土生产更多世界级的高附加值产品,以加大制造业在促进英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应用智能化技术和专业知识,以创造力带来持续增长的高经济价值潜力的产品、生产过程和相关服务,达到重振英国制造业的目标。

  2015年 日本“新机器人战略”计划 与“机器人驱动的新工业革命”相关的技术进步、监管改革以及机器人技术的全球化标准等具体举措 通过科技和服务创造新价值,以“智能制造系统”作为该计划核心理念,促进日本经济的持续增长,应对全球大竞争时代。

  2015年 英国制造业2050 推进服务+再制造(以生产为中心的价值链);致力于更快速、更敏锐地响应消费者需求,把握新的市场机遇,可持续发展,加大力度培养高素质劳动力 重振英国制造业,提升国际竞争力。

  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智能制造成为少数仍保持快速增长的行业之一。根据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15-2019年全球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市场规模由1,843亿美元增长至3,487亿美元,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已经跃居世界首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我国工业增加值从1952年的120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31.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2.3%。但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过去我国依靠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人口红利的叠加支撑起的富足劳动力供给将逐渐成为过去,工业企业的利润率不断被人力成本的上升所侵蚀。如何探寻更为健康良性的经济发展模式成为我国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而构建以智能制造为重点的新型制造体系,着力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是解决前述问题的重要路径。

  在此背景下,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国务院于2015年5月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明确制造业强国的五大工程和十大领域。智能制造工程作为五大工程之一,成为国家全力打造制造强国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受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客观需求持续强劲等因素影响,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以工业机器人等为代表的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积极进展,智能制造装备和先进工艺在重点行业不断普及,离散型行业制造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加快,流程型行业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全面普及,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大大提高。

  根据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16-2019年,我国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市场规模由897亿元增长至1,54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9.8%。随着我国庞大工业体系智能制造需求的持续释放,行业有望实现加速发展,预计至2022年系统集成市场规模将迅速增长至3,573亿元。从行业应用结构来看,智能制造在我国已渗透至汽车、电子制造、石化、机床、食品饮料、制药等多个行业,其中汽车和电子制造成为重要应用行业。

  智能制造装备下游应用行业范围较广,主要包括汽车电子、汽车零部件、医疗健康、新能源电池、消费电子等行业。公司产品和服务的主要应用领域为汽车电子生产设备、新能源锂电池生产设备、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设备和医疗健康设备等。

  汽车电子,又称“车规级电子元器件”,是指安装在汽车上所有电子设备的总称,是由电子元器件组成的,用以感知、计算、执行汽车的各个状态、功能的系统。汽车电子按用途可分为连接器、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四个种类。传感器可以测量位置、压力、力矩、温度、角度、距离、加速度、空气流量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转换成电信号,并通过信号传输线、电连接模块等连接器,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在接收到信息之后,对其进行处理,随后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到执行器,由执行器最终执行。

  电子技术在上个世纪70年代引入汽车工业,首先在发动机燃油喷射控制系统应用,极大提高了燃油效率。从此以后,汽车工业的创新开始被高效的微处理器、半导体开关和传感器驱动,低成本高可靠性的电子提高了汽车的舒适程度,一些安全系统如安全气囊控制系统离开了电子技术根本无法实现。汽车电子逐渐替代机械发挥作用,汽车电子系统越来越复杂,现代汽车是一个高度机电一体化的产物。目前汽车电子已被广泛用于底盘控制、动力系统、车身控制、故障诊断以及音响、通讯、导航等方面。汽车电子显著提高了车辆的综合性能,使汽车从代步工具成为同时具有交通、娱乐、办公和通讯多种功能的综合平台。

  以石油为燃料的传统汽车,为人们提供快捷、舒适的交通工具的同时,也加深了能源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随着资源与环境双重压力的持续增大,在政策和技术进步的驱动下,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传统动力系统将会逐渐被驱动电机、动力电池与控制器所取代。汽车电动化已是大势所趋,国际汽车巨头、大型零部件公司也快速转向新能源汽车,并且逐渐加大全球范围的布局与投入。目前新能源汽车正处于快速增长期,技术与产品不断成熟。根据中汽协数据,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52.1万辆,同比增长率高达158%。

  新能源汽车电动化使得汽车上功率半导体器件、MCU(微控制器)等电子元件的数量大大增加,进而推动汽车电子在整车中的占比大幅提升。

  汽车工业在呈现电动化趋势的同时,也正在发生智能化与网联化的变革。智能驾驶技术,通过传感器准确、可靠地感知车辆自身及周边环境信息,及时向驾驶员提供环境感知结果或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自行进行决策控制,从而有效提高行车安全,缓解城市道路拥堵。越来越多的汽车开始搭载无线通信模块,利用网联技术,与外部网络(人、车、基础设施、互联网)互联互通,实现智能出行。

  基于上述因素,汽车电子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汽车电子零部件占比在不断提升,给产业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与增长空间。目前紧凑型车中汽车电子成本占比约为15%、中高档车型占比为28%、而纯电动车中,汽车电子成本占比高达65%。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2020年汽车电子占整车成本比例为34.32%,至2030年有望达到49.55%。

  受益于汽车工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以及汽车电子在整车中的成本占比快速上升等多重利好因素,汽车电子市场增长速度已远远超过整车市场。根据中汽协预测,到2022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达到21,399亿元,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达到9,783亿元。未来,随着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技术及新的信息化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汽车电子市场将长期保持增长态势。

  同时,汽车行业新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且技术换代和改进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子领域,倒逼汽车电子供应商改进和开发新的生产线。汽车电子市场的持续增长使汽车电子行业的智能制造装备需求旺盛,有利于本行业的发展。

  相比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更加注重安全性、可靠性及实时性。在安全性上,汽车电子质量瑕疵不仅仅会引发功能失灵、客户抱怨,更会对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危险,触发整车召回。因此,汽车电子质量要求要显著高于消费电子,对原材料、制造工艺、包装等环节都有着严格的技术标准与条件。在可靠性上,汽车使用环境比一般消费电子要严酷很多。在耐高温、抗震动、耐腐蚀、耐老化、抗电压波动、抗电压冲击等方面,对汽车电子提出了严苛的要求。在实时性上,要求汽车电子能够在短时间处理异常事件。这需要研发人员长时间进行底层软件的编写与移植,以确保系统的实时响应。此外,整车制造商为确保汽车零部件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还将适用于汽车行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汽车电子供应商进行管理。

  总的来看,汽车电子行业技术门槛更高,认证周期更长,行业壁垒更大。目前泰科集团、莫仕集团、博世、大陆集团、日本电装等跨国公司产品占据了中高端市场,而国内汽车电子技术及制造水平与国外差距较大,产品主要在中低端汽车电子产品中。

  汽车电子的上述特性致使智能制造有良好的实施与应用空间。首先,基于产品性能与生产效率的不断追求,汽车电子智能制造装备要求实现生产线在生产、检测、包装等工艺的全自动化,注重生产工艺技术、硬件、软件与应用技术的集成化。其次,汽车电子生产过程复杂,原材料种类多、装配匹配性及质量要求非常高。领先的汽车电子制造商要求汽车电子智能制造装备具有信息化与智能化功能,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应用、质量追溯、来料耗品管理、全流程检测等功能。最后,汽车电子制造商与装备提供方合作更为紧密。因此,汽车电子制造商对产品质量要求更高,汽车电子智能制造行业进入的门槛也相对较高,同时装备系统研发、制造及更新换代的计划性、稳定性较高。

  受益于新能源电池高能量比、高功率比、高转换率等优点,新能源电池行业近年来呈高速增长态势。在新能源电池应用领域中,动力锂电池由于受到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的影响,动力锂电池行业也快速增长,成为新能源电池行业增长最快的细分产业。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中国锂电池出货量从 2013年的21.04GWh增长到2021年的324GWh,复合增长率高达40.75%。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预计,全球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出货量将从2021年的220GWh增

  在新能源电池下游需求旺盛的背景下,新能源电池不断地扩大产能,进行技改提升产品性能。根据上海有色网(SMM)相关资料,在2021年,国内有116个新能源电池项目开工,投资总额约6,454.04亿元,平均单个项目投资55.64亿元。

  智能制造是提高新能源电池性能、降低成本,进而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智能制造,新能源电池工厂可以综合运用EPR、MES系统等软件,实现全周期生产的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实现生产的高精度、高速度及高可靠性。目前,新能源电池行业设备国产替代率逐步上升。

  因此,新能源电池快速增长的态势,以及新能源电池生产亟待升级的现状为智能制造装备在新能源电池制造产业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据公安部统计,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量的2.6%,保有量为784万辆,同比增长约60%。预计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亿量,而新能源车增长的主要贡献来自于私家车的增长,巨大的充电需求接踵而至。现阶段,电池技术高速发展,主流高端车企续航里程均可超过600km,已接近甚至超过燃油车平均续航水平。然而,消费者的里程焦虑问题仍未解决,这迫使企业钻研更高能量密度电池,以期将电池续航做到1,000km以上,从而彻底解决里程焦虑。更高能量密度、更高单车带电量造成更高的电池成本,此部分成本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制约新能源车终端需求。

  动力电池补能能力的欠缺,是造成里程焦虑的重要原因。因此,尽快完善电池补能基础设施建设,是解决里程焦虑问题的最直接途径。电动汽车可通过充电或换电进行补能,目前,充电为主流补能方式。充电模式存在诸多痛点,如车桩比较低、补能时间长、快充加速损耗电池寿命等。换电模式具有如下优势,可有效弥补充电的缺点,为消费者提供更多补能选择。

  换电模式下,单次换电时长仅需3分钟左右,新能源车用户补能体验接近于燃油车用户;而与插充模式相比,可节省大量的充电等待时间,有效解决充电便利性问题,从而解决了电动汽车一直以来推广速度慢的一大痛点,更加符合消费者意愿。

  同种车型、相同配置的电动汽车价格普遍高于传统燃油汽车的价格,其多出来的价格大部分来源于动力电池的成本,其价格约占整辆车价格的40%。在换电模式的车电分离下,消费者可选择不购买动力电池而采用租赁的方式,用户购车时无需承担电池费用,有效降低初始购买成本,从而大大降低了购车成本,非常有利于电动汽车的推广。

  消费者普遍缺乏动力电池的维护保养知识,而换电模式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可由换电站统一集中充电和维护保养,很大程度上可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另外,因换电车型多采用车电分离、电池租赁销售模式,无需因电池老化而更换电池,无需承担此部分成本,消费者无需担心电池寿命消耗。

  插充模式电动汽车可能只有到了维护保养周期或者汽车本身出现故障时才会到4S店检查维修,对于存在的一些隐藏风险无法排除,长时间的使用会存在安全隐患。而换电模式电动汽车当电池电量不足时即会驶往换电站进行换电,换电周期相对较短,短则几小时,多则几天,而且每次换电时都会对电动汽车的整车电气系统及动力电池进行检测,能及时排除潜在隐患。

  当电动汽车达到一定数量且随机充电时,可能会对电网和居民用电造成影响,换电模式下动力电池的充电可由换电站工作人员科学合理安排,在低谷时段进行充电,避开用电高峰期,可较大程度的降低换电站的购电成本,提高其经济效益,同时缓解城市用电压力。

  换电模式电动汽车具有更换电池速度快的特点,因此相对充电站而言,一个换电站中较少的换电工位即可满足该区域内电动汽车的换电需求,也就意味着建设换电站所需的用地面积相对于建设同等电量供给的充电站来说要小很多。

  电池维护 专业化维护,及时更换问题电池,延长电池寿命 强电流充电大幅度降低电池寿命 正常电流充电,对电池寿命影响小

  用户体验 好,类似加油站,适用于各车型补能 一般,时间远高于加油 较差,仅适用于家用充电桩充电

  电网冲击 电力资源供给合理规划,低峰用电期间均衡充电,提高电网效率 充电突发性强,造成电网波动,增加电网负载 多为低谷时充电,可有效协助电力系统填谷

  重卡、矿卡等商用车全面电动化也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除续航里程较低的通病之外,新能源商用车还存在充电时间较长的问题。目前,纯电动商用车技术路线较为成熟,能完全摆脱对燃油的依赖。但是其续航里程依然是其最大的短板,其单车带电量较大,即使采用双枪快充的方式也要一个小时以上,极大地影响了其运营效率,因目前充电桩布局少且不合理的原因,更是加剧了这种现象,制约了新能源商用车的发展。因此,换电站的应用与大规模铺开将有效节省新能源商用车的充电时间,有效促进其市场扩张。

  换电商用车一般只要五分钟的换电时间,大大提高了纯电商用车的运营效率。换电商用车可帮助客户有效解决现有的充电慢等一系列核心痛点,减轻企业的运输负担。

  电动商用车较大的带电量使其动力电池价格占比达到50%。在换电模式下,可以采用车电分离的形式购买换电重卡、矿卡,可使购车成本大幅下降。而在使用成本上,换电商用车电费加上电池租赁费用合计约1.2元/千瓦时,相同条件下,换电商用车对比燃油商用车的单车年运营成本要低10万元左右。

  据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重型商用车保有量大约在1,000多万辆,仅占我国汽车保有量的4.4%。由于其极大的燃油消耗量和碳排放量,重卡、矿卡排放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分别达到汽车排放总量的8成以上和6成以上。在环保政策升级、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商用车的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发展环保、节能、无污染的新能源重商用车是必然趋势。

  2020年4月,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通知》,要求新能源乘用车补贴前售价须在30万元以下(含30万元),同时为鼓励“换电”等新型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对采取“换电”模式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不执行30万元限价要求,换电模式得以快速发展;同时2021年11月《电动汽车换电安全要求》首个通用的换电站国家行业标准的实施,有利于提升换电行业的标准化程度,促进换电模式发展。

  在政策及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我国换电设施建设数量快速增长,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相关资料,目前我国换电站运营主要是三家企业:奥动新能源、蔚来、杭州伯坦科技。截至2021年末,全国换电站保有量总计达1,298座。

  现阶段头部电池厂、车厂、换电运营商等多方布局换电行业,处于行业发展的早期阶段,行业竞争格局尚未完全形成。换电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包括:1)整车厂,既包括北汽、广汽等传统车企,也包括蔚来等造车新势力;2)电池厂,宁德时代携手蔚来等成立了武汉蔚能电池资产有限公司积极布局换电,还发布了EVOGO换电品牌,提供小而高能、能够自由组合的ChocoSEB巧克力换电块,尝试向市场提出标准化的换电解决方案,推动换电这一补能方式尽快落地;3)能源提供企业,包括中石油、中石化等传统能源提供商,也包括国家电网、协鑫能科等发电商,中石油和中石化具有渠道优势,能够将加油站与换电站进行协同布局,减少土地租赁等成本,而国电和协鑫能科作为发电集团,进入换电领域的优势在于能够获得低成本的电力,盈利能力更高。截至目前,已公布换电站建设规划的企业部分列示如下:

  蔚来 2022-2025年每年新增600座换电站,2025年全球布局超4,000座,中国市场以 外地区约1,000座

  长安新能源 预计2025年,全国累计建立换电站10,000座,服务1,000万台新能源换电车辆

  公司所在行业生产经营具有定制化和订单生产的特点,与经营模式相对应的采购、销售、研发等环节均与传统的规模化工业产品生产企业有所不同。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需要从订单意向开始全程跟踪和满足客户需求,为此,公司成立项目计划部,充分协调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等专业部,方案策划、组装调试等功能部,市场部及供应链部等各大部门,对项目接洽、推进、实施直至交货、售后维护等进行全方位统筹管理,大大提升了项目管理效率。

  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本身无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其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汽车零部件、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医疗健康、物流仓储、能源等多个行业。这些行业易受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和国家政策影响,从而使智能制造行业呈现一定的周期性特征。全球经济周期性波动、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周期性调整会对智能制造装备的下游应用行业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宏观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时,上述行业发展迅速;宏观经济处于下降阶段时,上述行业发展速度放缓。

  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主要为下游客户提供非标定制化的智能制造装备,从取得订单到项目最终交付,行业内企业一般都会经过设计、采购、组装、模块测试、整线联调、客户预验收、现场安装调试等多项复杂工艺流程,生产交付周期较长。目前公司主要的下游行业之一为汽车电子产业,主要客户为欧美跨国企业。该类客户一般在年初制定并执行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根据产品计划安排和交付进度,往往集中在下半年进行终验收。同时,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出于谨慎性考虑,一般都会采取在客户终验收合格后才确认产品销售收入的收入确认方法。

  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客户对交付时间及服务响应度要求较高,同时受当地区域经济、工业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总体而言,制造水平领先的地区,例如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区域集中度更高。发行人所处的江苏省苏州市是国际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聚集地之一。

  智能制造应用市场巨大。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从智能制造需求侧看,企业对于智能制造装备需求日益增强,中国将会是最大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市场。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市场呈现巨大潜力,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行业竞争者技术参差不齐,高端市场门槛较高。部分竞争者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存在研发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及自制装备、项目实施经验不足等问题,业务往往集中于搬运、码垛等中低端应用领域,侧重于外购机器人、机械臂等装备的简单集成与应用,仅能实现自动化。而在全球知名厂商核心生产工艺等高端应用领域,由于工艺复杂,定制化及智能化要求较高,进入门槛较高。在该领域,国外智能制造装备提供商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而国内少数公司经过持续的研发技术投入及项目经验积累,已经开始涉入全球知名企业关键生产环节,实现进口替代,甚至抢占国际市场。

  Komax Holding AG(以下简称“库迈思”)是一家成立于瑞士,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证券代码:KOMN),为客户提供标准化和定制化的质量检测模块、测试系统及智能互联解决方案。Komax在欧洲、北美、南美、亚洲和非洲设有生产基地,为全球60多个国家提供销售服务。Komax的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专注于线束加工自动化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在线束加工解决方案领域拥有超过40年的经验,是全球线束加工解决方案领域的市场和技术领导者。截至2021年末,Komax研发人员为222人。2021年,Komax实现营业收入42,106.7万瑞士法郎,净利润3,037.5万瑞士法郎,研发支出为4,110万瑞士法郎,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8%。

  Automation Tooling System Inc.(以下简称“ATS”)是一家成立于加拿大,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证券代码:ATA),是业界领先的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ATS在北美、欧洲、东南亚和中国拥有24个生产基地和50多个办事处。ATS产品主要应用于生命科学、交通运输、能源、消费电子等领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自动化解决方案服务,已在全球市场完成了23,000多个自动化项目的落地,拥有凸轮驱动装配平台、视觉系统、测试系统和软件解决方案等诸多标准自动化平台和产品。2021年,ATS实现营业收入14.30亿加元,净利润0.64亿加元。

  Teamtechnik Maschinen und Anlagen GmbH(以下简称“德国帝目”)总部位于德国弗赖贝格,是创新生产技术、先进装配和功能测试系统的国际市场领导者,在创新生产技术行业积累了40多年经验,主要面向汽车电子、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和太阳能等行业。德国帝目拥有适合产品生命周期任何阶段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已经建立上千个装配和功能测试系统。该公司在德国、波兰、美国和中国设有生产基地,在阿根廷、中国台湾和韩国等地拥有6个生产基地和14个服务中心,员工950人,2019年德国帝目实现营业收入1.8亿欧元。

  BBS Automation GmbH(以下简称“卓越自动化”)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是为复杂制造和测试流程提供灵活、高质量自动化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该公司提供定制化、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和测试应用服务,主要面向汽车、光学制造、航空、医疗器械、消费电子、再生能源等行业。卓越自动化公司在全球拥有800多名员工,在美国芝加哥、中国苏州、天津、马来西亚、波兰设有分支机构。2018年卓越自动化收购工业软件提供商ANT,以加快“工业4.0”集成解决方案服务布局。

  XENON Automatisierungstechnik GmbH(以下简称“德国赛能”)总部位于德国德累斯顿,是德国领先的一站式、自动化系统制造商之一。产品包括装备、检验、注塑自动化、机器人及数字服务,主要面向全球汽车零部件、电子元器件及医疗器械行业。德国赛能共拥有370名员工,在墨西哥、中国香港、中国苏州设有生产基地。2021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28万欧元。

  克来机电(股票代码:603960.SH)是一家柔性自动化装备与工业机器人系统应用供应商,致力于现代机电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的研究、开发、制造,主要应用于汽车领域。克来机电的产品可分为柔性自动化生产线与工业机器人系统应用两大类,主要应用在发动机汽车电子、汽车内饰零配件等领域;从设备功能上看,产品涵盖装配线、检测线、焊接线、喷涂线、折弯线等各类智能装备。在汽车电子领域,公司的客户主要为博世、法雷奥、联合电子、天合电子、博泽、爱立信电子。截至2021年末,公司新获授予专利36项(含1项国际专利)、获准登记软件著作权8项,研发人员为222人,占公司员工人数的37%。2021年度,克来机电实现营业收入56,091.77万元,净利润5,167.28万元,研发投入为5,317.65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48%。

  智云股份(股票代码:300097.SZ)主营业务为以高端智能制造装备为发展主线,致力于发展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智能装备系统方案解决商,主营业务为成套智能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并提供相关的技术配套服务。智云股份已形成3C智能制造装备、汽车智能制造装备以及新能源智能制造装备三大业务板块。消费电子智能制造装备是智云股份的主业,客户涵盖京东方、深天马等国内外知名模组和面板厂商。在汽车行业智能制造装备板块,智云股份主要面向国内汽车主机厂及发动机厂家提供自动检测设备、自动装配设备、物流搬运设备及整线装备等,用于汽车零部件组装、检测,主要客户包括上海大众汽车、上海通用汽车、长安福特等。新能源智能制造装备板块主要提供圆柱锂电池自动组装检测等装备。截至2021年末,智云股份研发人员为284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25.68%。2021年度,智云股份实现营业收入70,967.64万元,净利润-65,427.40万元,研发投入为10,551.41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4.87%。

  福能东方(股票代码:300173.SZ)主要从事3C自动化设备及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为自动化专用设备、智能专用设备、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以及脆硬材料冷加工自动化生产线等。下游客户涵盖比亚迪、合力泰、欧菲光、华星光电、信利光电、帝晶光电、伯恩光等。2021年度,福能东方实现营业收入116,442.26万元,净利润-32,457.95万元,研发投入为8,968.88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70%。

  迈为股份(股票代码:300751.SZ)主要从事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生产线成套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一家集机械设计、电气研制、软件算法开发、精密制造装配于一体的高端设备制造商,主要产品为全自动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机和自动上片机、红外线干燥炉等生产线年末,迈为股份拥有专利59项,拥有软件著作权21项,研发人员899名,占员工总数的32.86%。2021年度,迈为股份实现营业收入309,539.12万元,净利润62,683.55万元,研发投入为33,142.39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0.71%。

  赢合科技(股票代码:300457.SZ)处于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专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下游为锂电池制造商,终端应用领域包括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动力锂电池、以通信基站为代表的储能锂电池以及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3C数码锂电池三大领域。赢合科技主要为客户提供锂电池自动化装备和服务,以及电子烟ODM代工业务。2021年度,赢合科技新增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57项,软件著作权14项,研发人员共1,434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20%。2021年度,赢合科技实现营业收入 520,161.89万元,净利润31,139.10万元,研发投入为34,228.69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58%。

  利元亨(股票代码:688499.SH)成立于2014年,主要从事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锂电池、汽车零部件、ICT等行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提供高端装备和数智整厂解决方案。同时,利元亨正在逐步布局光伏、氢能行业。利元亨是国内锂电池制造装备行业领先企业之一,已与新能源科技、宁德时代、比亚迪、蜂巢能源、国轩高科、欣旺达等知名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截止2021年,利元亨累计获得授权专利987件,授权软件著作权229个,2021年度新增获得授权专利371件,授权软件著作69件。研发人员共1,517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23.35%。2021年度,利元亨实现营业收入233,134.90万元,净利润21,233.61万元,研发投入为27,270.8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1.70%。

  杭可科技(股票代码:688006.SH)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从事可充电电池设计、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充放电机、内阻测试仪等后处理系统核心设备的研发、生产方面拥有核心技术和能力,并能提供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后处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公司依托专业技术、精细化管理和贴身服务,公司凭借自身的研发实力及自主创新能力,在产品的功能、性能、质量和安全等方面实现自主研发,为韩国三星、韩国LG、日本索尼(现为日本村田)、宁德新能源、比亚迪、国轩高科、比克动力、天津力神等国内外知名锂离子电池制造商配套供应各类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年,杭可科技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76件,授权软件著作权16个,2021年度新增获得授权专利37件,授权软件著作5件。研发人员共881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25.73%。2021年度,杭可科技实现营业收入248,331.31万元,净利润23,511.79万元,研发投入为13,127.21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29%。

  博众精工(股票代码:688097.SH)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专注于研发和创新的技术驱动型企业。主要从事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柔性生产线、自动化关键零部件以及工装夹(治)具等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同时,公司亦可为客户提供智能工厂的整体解决方案,业务涵盖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家电、日化等行业领域。截至 2021年,博众精工累计获得授权专利 2,011件,授权软件著作权368个,2021年度新增获得授权专利259件,授权软件著作131件。研发人员共1,751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34%。2021年度,博众精工实现营业收入382,708.16万元,净利润19,519.51万元,研发投入为46,180.25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2.07%。

  均普智能(股票代码:688306.SH)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全球化的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主要产品和服务包括汽车工业、工业电机、消费品、医疗健康智能制造装备,以及工业4.0应用软件和数字化服务。公司借助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通过工业软件、生产和业务管理系统、智能技术和装备等软硬件的系统集成,为客户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截至2021年6月,均普智能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25件,授权软件著作权56个。研发人员共535人(2020年平均数量),占当年平均总人数的32%。2020年度,均普智能实现营业收入168,688.10万元万元,净利润-5,383.11万元,研发投入为4,960.91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94%。

  公司是一家专业的智能制造装备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依靠深厚的研发实力、持续的技术创新、十余年的工艺技术知识的积累、强大的人才团队及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等优势,公司在聚焦以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产业为主线的智能制造业务领域的战略定位下,在汽车设备业务、锂电池设备业务、充换电智设备业务等等细分单元积累了大量全球知名客户。相比国内可比公司,公司在技术和工艺积淀、国际化程度、工业数据智能化以及智能制造标准化程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汽车设备业务板块,在“聚焦客户制造挑战,提供最佳的装备及自动化解决方案,持续助力客户快速实现高效生产”为使命,致力于“让制造变得简单”的愿景下。作为汽车电子制造解决方案的龙头企业,全球前十大零部件厂商中大陆集团、博世、采埃孚、电装、麦格纳、爱信精机、李尔及法雷奥均为公司客户,且合作深度和广度都在进一步拓展,与此同时,公司还开拓了安波福、马勒、采埃孚、汇川技术、飞龙股份等国内外知名客户;在技术实力及应用方面,公司技术主要应用于全球知名企业的核心生产线,并已走出国门,与国外一线同行竞标赢得项目。尽管国外竞争者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和品牌优势,但是公司依托不断夯实的技术和工艺优势、项目实施能力、快速响应能力、更具性价比的整体解决方案,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锂电池设备业务板块,在“助力客户提升生产力”这一使命下,凭借多年在智能制造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公司业务覆盖消费锂电和动力锂电领域。公司的产品设备、专业技术及服务响应能力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公司已与亿纬锂能、欣旺达、鹏辉能源、珠海冠宇等锂电池行业领先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在锂电池装配、化成、分容、检测、数据追溯等中后道专业领域具备独特技术,特别是在化成分容设备细分领域,受益于“器件归一”和“标准化设计”工作,公司的锂电池设备在成本优化和产品价格上相较同行业具备较强竞争优势。公司研发的数字电源技术,解决了芯片短缺造成的电源交付困难问题,缩短了设备产线交付周期,大大提升公司的产线交付优势。

  充换电设备业务板块,在“助力客户提升充换电运营效率”为使命、致力成为“充换电设备行业头部企业”的愿景下,公司凭借多年在智能制造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已开发完成底盘、分箱、侧向、顶吊式等不同充换电技术路线,拥有乘用车充换电站、商用车充换电站、核心零部件及终端运营系统四大类别产品,分别在乘用车、轻卡、重卡、矿卡、无人机、船舶等多场景布局,可适应高温、高寒、沿海、高海拔等区域,为整车厂、动力电池厂和运营商等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与服务,在助力客户实现车电分离和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2021年,荣获中国换电行业“最佳换电技术奖”、“2021年年度重卡换电TOP品牌”。公司作为充换电领域的头部设备企业,具有先发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获得了国家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江苏省工信厅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苏省四星级上云企业”、“2021年江苏省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2021年江苏省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产品”等荣誉资质,代表了社会及政府对公司产品和技术实力的肯定。

  公司具备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公司的研发团队在电气控制、精密机械、光学及计算机算法等领域有着多年的研究开发经验,在精密装配、测试及系统集成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经验,并不断提炼和打磨、积累公司的核心Know-How。目前公司主要服务于全球知名企业先进生产线的智能化,将客户前沿、创新、个性化的制造工艺、生产管理模式等落实到具体的生产装备与工业软件,与世界一流企业协同发展的机制使得公司技术与产品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近年来加大在锂电设备领域的人才储备和研究开发力度,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数码软包锂电池化成分容一体机,使用水加热循环系统,温度一致性高于电加热方式,同时使用T型丝杆传动保证高的压力均匀性;基于Buck/Boost拓扑结构,摒弃了传统的大电流大电压使用集成芯片控制电源的方式,充放电电压和电流精度高,能量回馈效率高,处于行业先进水平。

  经过持续的积累和突破,公司在产品的技术创新和生产工艺的迭代创新方面已经构建了一定的壁垒。与此同时,自2020年以来,公司开始有意识的在核心科技和其基础理论上进行布局,初步形成了上市公司层面研究中心负责技术底层机理研究以及各BU层面开发中心负责工程技术攻关并行的创新格局。

  制造业的核心逻辑是产品与流程的标准化与规模化,从而达成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自我复制能力。经过多年的业务实践及对下游行业的深度理解,公司已建立了先进的单元化、模块化的产品设计、开发理念。公司将下游客户复杂的制造工艺与流程分解为若干个生产作业,对应开发具有不同功能但接口(机械、电气、数据)统一的工艺模块。同时针对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及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公司陆续开发了工业数据采集、清洗、传输、存储、分析、预测、可视化等工业互联系统模块。大量的模块积累形成了公司智能制造装备研发与制造的基础平台。与此同时,公司对整个业务流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在采购、生产、销售、供应链、研发等方面实现协同管理,重塑了公司的“操作系统”,公司运行效率正在不断改善。

  公司深耕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多年,拥有一批实力雄厚、信誉良好、业务关系持续稳定的优质客户。其中在汽车智能装备业务板块,全球前十大零部件厂商中,有八家为公司客户,且合作深度和广度在拓展;在锂电池设备业务板块,公司拥有亿纬锂能、欣旺达、鹏辉能源、珠海冠宇等优质客户且保持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在换电设备业务板块,公司陆续开拓了宁德时代、协鑫能科、阳光铭岛(吉利汽车全资控股公司)、蓝谷智慧、特来电领充、顺加能等优质客户,并且与协鑫能科达成长达五年的换电业务的战略合作。

  公司主要收入来自于上述优质客户,主要服务于客户的核心生产线。公司与国内外知名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高质量的产品交付,客户黏性不断增强。贡献主要收入之外,优质客户的意义还在于提供了相对稳定的下游需求和持续的反馈,提升公司前瞻性业务、技术工艺提升和解决方案层面的实力,为公司未来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设立以来,公司一直从事智能制造装备及系统的定制化、个性化生产,通过服务汽车、新能源等领域的全球知名客户,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实施及管理经验。智能制造装备涉及整体方案、机械与电控方案、信息化功能设计、零部件采购制造、安装调试、系统技术升级等各环节,项目工艺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强大的项目现场管理能力。客户需求变化性和生产工艺复杂性的提升进一步增大了项目实施和管理难度。公司实施严格的项目管理制度,项目管理能力灵活、高效,项目管理团队全程参与客户需求沟通、设计规划、安装调试、售后服务等环节。同时公司通过建立了端到端的质量管控体系,保证产品的功能和性能完全匹配和满足客户需求,提升产品质量。通过产品、流程和操作标准化缩短交付周期,提升交付能力。

  公司是国内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为数不多的走出国门,布局海外,与国外一线同行竞争的企业。秉承立足中国、面向国际的战略方针,公司在欧洲、美洲以及东南亚设立了近十家子公司和办事处,业务现已覆盖全球20多个国家,有力支持了公司在境外市场开拓、项目实施。与此同时,公司不断引进和培养具有目标市场国家语言、文化、技术、营销和管理能力的国际化人才,构建了国际化的技术与市场团队,具备在全球实施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为众多世界500强制造企业提供核心装备及系统支持。

  公司是一家专业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聚焦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主航道,主要从事智能制造装备及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为客户提供柔性、高效的一站式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助力制造行业客户提升生产力。公司通过多年的业务实践,已建立了模块化、单元化的工艺及系统模块,能够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研发、设计并有机组合成系列智能制造装备及系统。

  公司是国内同行业中为数不多能够参与国际智能制造装备项目的供应商。凭借深厚的研发实力、持续的技术创新、十余年的工艺技术知识的积累、强大的人才团队及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等优势,公司积累了大量国内外知名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与此同时,公司加大了国内市场以及新业务领域的开拓力度,在优势业务汽车智能制造装备业务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竞争力的同时,锂电池、充换电智能装备业务也逐步建立了独特优势,也为工业互联、工业零组件、汽车零部件等新兴业务奠定了长足发展的基础。

  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汽车智能制造、锂电池智能制造、充换电智能制造等领域。公司产品采用整线智能化控制,嵌入工业互联网软件,能够实现生产过程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分析、可视化、机器学习、预测及追溯等智能化功能;具有强大的开放与可扩展性,可高度对接企业的ERP、MES、APS等企业资源计划、生产管理、排程排产系统。

  公司聚焦“新四化”,赋能汽车“智”造,专注汽车连接系统、ADAS、热管理系统、电驱动系统的组装和测试解决方案,提供大批量 PCB 板加工所需的

  高速插针和智能分板标准解决方案,公司在汽车行业具有丰富的智能制造装备项目实施经验,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客户提升生产力。公司汽车业务产品主要聚焦传感器、线束、连接器、三电系统、热管理系统、控制器等下游领域。主要产品如下:

  在锂电池设备制造领域,公司专注软包电池、圆柱电池和方壳电池的智能制造,在电池产品装配、化成、分容、检测、数据追溯等中后道专业领域具备独特技术。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电芯高速装配设备和化成分容设备,分别运用于数码电池领域包括软包电池、圆柱电池和扣式电池,以及动力电池领域包括动力软包、动力圆柱和方形电池。其中,电芯装配方面,有电芯生产线、激光清洗机、切叠一体机、PACK全自动线等;在化成分容方面,主要有化成分容一体机、热压化成分容产线、负压化成分容柜等。主要产品如下:

  在充换电设备领域,公司现拥有乘用车充换电站、商用车充换电站、核心零部件及终端运营系统四大类别产品,为乘用车、轻卡、重卡、矿卡、无人机等提供多配置、多场景、可兼容、可共享、可迭代的整体充换电解决方案与服务。乘用车充换电站、商用车充换电站主要可适配北汽新能源、东风汽车、柳州汽车、奇瑞汽车、一汽奔腾、一汽解放、陕西汽车、轻橙汽车、华菱汽车、吉利汽车等旗下新能源换电车型。公司同时提供适配各类型充换电站的核心零部件。终端运营系统包括云平台、站端控制运营系统,主要产品示例如下:

  报告期内,公司投资设立了苏州瀚码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独立运营工业互联业务,目前主要产品包括OPENLINK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HARMONCODE工业低代码平台,服务的企业覆盖能源、锂电、医疗等行业。

  此外,报告期内,公司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覆盖医疗健康领域,主要产品有全自动细胞超低温存储、吻合器、口罩、输液袋、胶手套、呼吸机阀等智能制造装备。

  公司盈利主要来源为汽车电子、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充换电站等多个领域的不同客户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的定制化经营模式。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围绕客户订单展开,在签订销售合同后,根据合同安排采购与生产,生产完成后进行安装调试及验收交付。

  公司所提供的产品分为标准类产品及非标定制类产品。标准类产品会结合市场预测与实际订单情况,通过S&OP机制动态调节库存水平,采取“备货采购”和“以产定购”相结合的采购交付模式。定制类产品会与客户充分沟通并确认需求的前提下,采用“边设计、边采购、边生产”的采购交付模式,来保证客户各项需求。所有物料采购均由供应链下属各部门按职责分别履行,包括采购计划下达、供应商认证、询比议价、采购、检验、出入库等工作。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合格供应商管理制度及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质量、交付、成本控制、服务响应等各项能力来认证合格供应商,定期对供应商物料的质量、价格、交付及服务情况等进行动态绩效考评。在长期经营中,公司结合供应商的绩效表现,优选并培养了一批稳定的战略供应商伙伴,保证了物料供应的质量稳定性和及时性。

  公司定制化产品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依据客户需求进行智能制造装备的定制化生产,公司在取得订单后会按照客户需求时间制定生产计划。为了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公司标准产品会根据市场预测做适度库存。公司已建立并逐步完善单元化、模块化、平台化、系列化的产品生产模式。依托平台化的开发环境,公司能够快速根据下游客户的具体需求,将工艺、系统等多项模块进行有机组合。目前公司产品从以定制化为主转向标准化和定制化结合的产品路线,并且将以标准化产品支撑定制化产品。

  公司主要采用直销模式,公司项目订单的获得主要通过以下方式:(1)公司销售人员、方案专家以及项目管理人员等与潜在客户进行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客户内在需求,为客户制定个性化的产品设计方案,获得客户认可,进而获取客户订单;(2)在与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后,公司通过高质量的订单交付获得客户的信任及认可,进一步增强客户黏性,从而获取后续更多的订单;(3)通过公开投标、参与各类行业展览、国内外行业会议、网站等方式进行市场培育,积极拓展宣传和销售渠道,扩大公司品牌影响力,以获取更多项目资源。

  公司的研发坚持“迎合外部需求、紧跟发展趋势、注重内部创新”的宗旨。公司主要通过客户需求、行业技术和产品的发展方向以及内部生产、研发人员的建议确定研发项目。

  公司制定了相应的研发管理制度,对项目研发的筛选和发起方法、立项标准、评审标准、决策流程等研发流程给出了明确的标准和规定,也对研发支出管理、研发预算决策、研发人员的选定以及研发负责人的任命等研发部门管理事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确保公司的研发活动能够有序规范地进行。报告期内,公司的各项研发管理制度均得到了有效的执行。

  目前,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汽车智能制造、新能源电池智能制造、充换电智能制造等领域。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产品结构如下:

  注:2021年四季度起,公司的充换电智能制造装备开始实现收入,当年销售金额较小,为840.97万元,因此,公司将该部分收入与新能源电池相关业务收入合并列示。

  报告期内,公司汽车智能制造装备、充换电智能制造装备和新能源电池智能制造装备的收入合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1.86%、68.91%、87.71%和95.69%,为营业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公司秉承“市场和研发双轮驱动”的发展理念,“立足中国、面向国际”的战略方针,深化行业战略布局。聚焦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主航道,关闭或剥离非主业业务,专注于细分市场主流客户的主流产品、核心工艺提供核心装备,做精标准解决方案。

  未来,面临更多不确定性中的全新机遇与挑战,公司在巩固市场地位的基础上,将紧抓新基建产业机遇,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背景下实现智能制造的新发展与新突破。公司主动拥抱市场发展趋势,把握市场战略机会,制定了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从智能装备项目开发商向一站式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拓展客户上下游需求市场,打造面向全球市场的智能制造平台,为客户提供智能制造技术咨询、方案制定、设计、制造、验证、交付、生命周期维护等服务。

  公司积极把握全球汽车行业“新四化”变革和中国汽车市场的“新常态”,聚焦“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按照“专业全球化”战略,专注于细分市场主流产品、主流客户及主流工艺,提供自动化标机产品和标准解决方案,持续加强产品开发和升级。公司在巩固和优化汽车电连接、传感器等细分领域的竞争优势同时,提升汽车控制器、执行器的细分市场份额,积极把握新能源电驱系统、热管理系统、域控制器、智能传感器、高速线束等细分市场的产业机会,择优汰劣进一步打造核心主业。同时公司在汽车智能装备领域做深、做强的基础上,也逐步向下游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延伸,丰富产品系列,增强市场驱动力。

  借势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长期战略愿景下带来的锂电储能业务发展机遇,公司密切关注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带来的技术发展和储能电池供需变化,把握电池行业差异化发展趋势与市场机会,结合行业竞争整体动向与政策法规,依托圆柱电池设备装配线、数码软包化成分容设备、数字电源等产品和技术,保持在数码电池领域的核心竞争优势,加大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的装 上一篇:新元科技:内部控制管理制度(2021年11月) 下一篇:浪潮软件:浪潮软件关于在浪潮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办理存贷款业务的风险持续评估报告

  • 电话:0351-7028907
  • 服务电话:4006026858
  •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高新街9号瑞杰科技B座8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