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味食品的愿景是“成为全世界领先的餐桌美味解决方案服务商”。公司始终致力于打造全球消费者首选的餐桌美味品牌,用先进的科技、优质的产品和专业的服务使用户得到满足需求。公司的使命是“用美味创造美好生活”,我们秉承良心和匠心,苛刻坚守好原料,坚持“天味出品必是精品”的产品理念,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健康、便捷、丰富多彩。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用户至上、奋斗为本、开放创新、优质高效、诚信务实”,这一企业文化为全体天味人指明了奋斗方向和行为准则,是天味食品这一阶段发展和管理改革的源动力。
2022年,面对种种不确定性给公司经营带来的多重挑战,公司上下在“夯基石,练内功,凝心聚力促发展”主旋律下,攻坚克难,抓管理、保生产、促经营,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26.9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2.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5.11%。公司经营业绩持续改善主要系:1)终端通过精细化管理,动销有所提升,库存处于良性状态;2)公司积极实施降本增效,优化运营效率,不断的提高盈利能力,使公司经营业绩较去年同期实现增长;3)市场费用投放更为精准合理。
天味食品智慧工厂在2022年5月顺利投产,智慧工厂的建成,一方面,行业领先的智慧系统与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革新了行业产线模式,解决了传统产线人力投入的痛点和难点,产能及人均效能大幅度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智慧工厂,天味食品实现了智能化系统布局。在全流程自动化制造和100%数字化管控的基础上,从根本上解决了食品安全、产品的质量、风味稳定等行业痛点。天味食品作为复合调味品行业的头部企业,坚持不懈地探索新工艺、优化新流程、创建新标准,经过多年的工业化生产实践,将大规模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引入行业,提供了复调行业的解决方案,既契合了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也迎合了花了钱的人更高品质产品的需求,助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聚焦营销核心关键动作,通过一系列经营销售的策略,全方面提升渠道布局范围并优化对经销商的经营管理模式,着力于终端的标准化建设和渠道深耕,不断的提高市场占有率。落地“优商扶商”经销商分级运营模式,坚持大单品策略的同时积极开发区域性特色产品作为补充。把掌控终端作为业务拓展的抓手,并持续在品牌推广和渠道建设方面做更高效的资源投入。
坚持“苛刻坚守好原料”及“天味出品必是精品”的产品理念,强化食品安全风险识别、评价、控制能力体系,构建基于内外部“大数据分析+专家研判”的食品安全风险识别、评价体系;系统开展内部原料、产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逐步实现监测系统化、标准化运行;关键质量安全控制能力建设取得突破,行业内率先推进农产品产地风险控制,通过深入产地调查,深入排查分析农产品种植、采收、加工、储运等各环节的食品安全风险,防患于未然;集团质量目标管理稳步精进,供应链GMP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基地供应商物料领管模式取得预期成效,原料质量管理走向深入。2022年,公司凭借多年的食品安全质量安全经验,总结提炼出“基于风险管理理念,以正逆向结合方式构建食品安全质量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方法论和典型经验,获得“2022年四川省工业质量标杆”殊荣,并被推荐遴选全国质量标杆。2022年,集团公司及天味家园以高分通过SQF国际食品安全与质量规范认证,这一认证的通过,表明公司的质量安全管理上的水准已与国际接轨,能够持续稳定为消费的人提供安全优质的产品。
公司坚持开放创新,持续加强外部协调创新的力度,同时强化内部基础学科研究,与江南大学、四川大学、西华大学、成都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先后立项30余项基础学科研究及技术攻关项目,紧紧围绕11个核心壁垒技术进行研发战略布局,打破了传统“跟随”的研发模式,强化了原创意识。实现从“跟随微创新”到“引领创新+跟随”的转变。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已形成了45项发明专利,34项实用新型专利。同时,积极开展产品创新管理系统引入,并建立和优化产品研制关键节点、流程规则及标准,极大地方便了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工作,缩短了研发时间。
公司数字化建设稳步推进,各重大信息化项目建设取得很明显的成效。持续完善销售、研发、生产、仓储、物流等核心业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实现订单管理、渠道促销管理、生产管理、仓库管理、人力管理等业务之间的集成,打通DMS(订单管理系统)/MES(生产执行系统)/WMS(仓储管理系统)/TMS(运输管理系统)等系统之间的数据,使市场活动与销量、工厂生产与订单、仓储物流与货期、客户目标等活动数据有效协同,形成快速响应客户的真实需求、快速交付客户订单,客户预期可管理的一体化经营能力。9月上线的SFA销售行为管理项目,收集终端市场信息、销售数据、营销动作情况,为经营销售的策略及时提供数据支撑。
基于公司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需要,通过内生力量和借助资本运作夯实核心竞争力,公司通过横向并购、机会型参股投资等形式,实现行业上下游生态链的共同发展。2022年,公司先后参股上游食品机械制造商成都海科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上游骨汤料生产商抚顺独凤轩骨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游餐饮连锁企业河南浩天味美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下游团餐企业北京千喜鹤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麦金地集团600383)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下游餐饮连锁企业四川墨比品牌优创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股权投资链接核心资源,也尝试通过团餐业务进入B端预制菜赛道,以提升行业竞争力,促进产业生态链良性发展。
就市场规模而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调味品市场。2021年,中国的调味品市场为6826亿元,远高于美国市场的4153亿元及日本市场的1601亿元。中国的调味品每年人均支出由2017年的349.5元增至2021年的483.2元,此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8.4%。在城市化持续推进、中国消费者购买力不断的提高及调味品消费增加的驱动下,预计于可预见未来,调味品人均支出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调味品是指添加到食品中以赋予特定风味或在各地的某些文化中用于佐菜的酱料或调味料。调味品市场分为单味调味品和复合调味品,单味调味品的市场规模远大于复合调味品的市场规模。于2021年,单味调味品的市场规模为5403亿元,而复合调味品的市场规模为1423亿元。由于中国连锁餐饮市场的强劲发展、规范化及可扩展性,以及居民对即煮即食食品的需求一直增长,复合调味品的市场规模于2017年至202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1.3%,较单味调味品的复合年增长率更快。然而,就复合调味品消费而言,中国与主要发达经济体之间仍有很大差距。2021年,复合调味品仅占调味品总价值的20.8%,而美国和日本则分别占到53.0%及52.2%。同样,2021年,中国的复合调味品人均支出为100.7元,仅为美国和日本复合调味品人均支出的约10%。
展望未来,随着城市化的持续推进、对各类调味品的需求一直增长、复合调味品的应用限制范围更广泛及便于烹饪,预期复合调味品将较别的类型的调味品有更高的增长,预计2021年至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1.4%,而同期单味调味品为8.7%。复合调味品的市场规模预计于2026年将达到2437亿元。
复合调味品在中国的历史相对较短,但其市场增速比调味品更快。2017年至2021年,中国复合调味品每年人均支出由66.6元增至100.7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0.9%。预计于不久的将来,复合调味品的市场表现将持续优于整个调味品市场,这归因于中国连锁餐饮的持续标准化、年轻消费者的快节奏生活方式等多个因素。于疫情期间,火锅底料受负面影响较大,主要系线下用餐要求保持社交距离,且受限于大规模聚集。2017年至2021年,中式复合调味品是复合调味品市场中增长第二快的板块,主要受城市零售消费者消费增长所推动。城市居民有较强的购买力,但通常不太擅长烹饪,因此,中式复合调味品是城市居民的不二选择。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及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预计该板块在未来几年将实现强劲增长。未来,火锅底料预计借助B2B和B2C渠道而于2021年至2026年迎来最快增长率。就B2B渠道而言,火锅餐饮行业预计将成为所有中餐领域增速最快者之一。火锅店的标准化将驱动对火锅底料产品的需求。就B2C渠道而言,当前消费者更喜欢在家里方便地烹饪,因此对预包装火锅底料产品的需求也会增加。通过B2B渠道销售的复合调味品的市场规模已由2017年的578亿元增至2021年的828亿元。由于餐饮市场受疫情影响,中国复合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于2020年略有缩小,但随后回升,预计于2026年将达到1423亿元,2021年至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1.4%。随着慢慢的变多的居民追求快速、简单、方便的烹饪原料,通过B2C渠道销售的复合调味品的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349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59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4.3%。随着城市化推进及收入水平提升,该板块预计将以11.5%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增长,并于2026年达到1024亿元。
公司始终秉承“用美味创造美好生活”的使命,自设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复合调味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产品有火锅调料、中式菜品调料、香肠腊肉调料、香辣酱等100多个品种(不含定制餐调产品),主要品牌包括“好人家”、“大红袍”和“天车”,大多数都用在家庭、餐饮的烹调,满足那群消费的人对烹调风味多样性和便捷性的追求。同时,公司充分利用自身研发优势为国内连锁餐饮企业提供定制餐调产品,满足连锁餐饮客户对产品标准化、食品安全性及口味稳定性的需求。
公司的中式菜品调料可用于制作各类中式菜肴,例如水煮鱼、麻辣香锅、宫保鸡丁、小龙虾等。
公司的香辣酱是烹调各种川菜及各种凉菜、面食的调料。甜面酱可用于烹饪酱爆和酱烧菜,还可蘸食大葱、黄瓜、烤鸭等菜品。
公司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采购模式,集团采购中心与公司及各子公司物资供应部是公司采购的主要责任部门。集团采购中心主要负责公司及各子公司生产所需原辅包装材料及工程、设备、市场服务等供应商的集中认证管理、采购预算管理、采购价格管理、采购招标管理、采购合同管理、供应商绩效评估管理等工作;各子公司物资供应部主要负责生产所需原辅材料的具体采购计划制定、采购合同的执行、采购订单的交付跟进以及供应商的账务核算等工作。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生产部门根据销售计划和市场销售预测信息,并结合往年同期的实际生产情况制定年度生产预算,根据全年生产预算并结合往年同期的实际生产情况制定月度生产计划,经公司分管副总裁批准后,将计划抄送物料、财务、品控、食安、采购等相关部门,最后由各生产基地落实具体生产工作。
公司形成了以经销商为主,定制餐调、电商、直营商超为辅的营销架构。经销商客户及定制餐调客户采用先款后货的结算模式,只有极少数信用良好的经销商及定制餐调客户在特殊情况下经申请同意后才可享受一定的信用期。公司直营商超的销售采用账期结算,视超市不同而账期长短不同。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城镇化率和可支配收入保持上升趋势,城市人口和消费能力不断提升。过去几年,城镇化率从2017年的58.5%上升至2021年的64.7%。同期,中国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由26,000元增至35,100元。展望未来,城镇化率有望加快,到2026年达到71.6%。不断提高的城镇化使人民生活水平得以大幅改善,刺激消费增长。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者更愿外出就餐,从而拉动中国餐饮服务市场,使复合调味品需求增加。此外,城镇化加快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节奏。与传统单一成分调味品相比,复合调味品(包括火锅底料和中式复合调味料)既方便快捷,又能改善食物的味道和口感。因此,生活节奏改变也促使大众对复合调味品的需求上升。
受2020年至2022年的疫情影响,越来越多中国人开始在家做饭,特别是烹饪经验不足的年轻人。在寻求在家烹饪的便捷方式方面,复合调味品(包括中式复合调味料和火锅底料)提供了更简易烹饪的方式,并在这期间变得越来越受欢迎。许多消费者选择在家做饭,因而对中式复合调味料和火锅底料将会有持续需求。
中国与主要发达经济体在复合调味品消费方面存在巨大差距。2021年,复合调味品仅占所有调味品总价值的20.8%,而美国和日本则分别达到53.0%及52.2%。同样,2021年中国每年人均复合调味品支出为15.4美元,仅为美国和日本的约10%。据此,中国复合调味品(包括中式复合调味料和火锅底料)的未来发展仍有诸多空间。
公司非常重视品牌建设,目前拥有“好人家”、“大红袍”、“天车”、“天味食品餐饮高端定制”四大品牌,在家庭用户、餐饮客户心中树立了广泛的品牌认知和良好的口碑形象。公司已成长为中国复合调味品行业的龙头企业,亦多次入选胡润中国食品行业百强榜。
1)“好人家”:品牌聚焦家庭消费市场,现已成长为中式菜品调料&高端火锅底料的头部品牌,高端火锅底料连续五年全国销量领先注,产品矩阵覆盖手工牛油火锅底料、酸菜鱼调料、小龙虾调料、香肠调料等上百个sku,产品畅销全球近40个国家及地区。
2)“大红袍”:品牌聚焦流通餐饮消费市场,现已经成长为川味火锅底料&餐调的头部品牌,川味火锅底料连续五年全国销量领先注,产品线覆盖火锅、烤鱼、串串、中餐、粉/面、小吃等多个品类,产品畅销全国。
3)“天车”:品牌聚焦酱料类产品,拥有百年酱园,商标获得了商务部颁发的“中华老字号”商标认证。
4)“天味食品餐饮高端定制”:品牌聚焦连锁餐饮消费市场,为大型连锁餐饮类、团餐类、餐饮新零售类、食品工业类等客户提供专属个性化的整体解决方案,研发实力全国领先,服务全国超5万家线)布局广泛且深度下沉的营销网络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公司建立了线上、线下覆盖全国的市场营销体系和强大的营销网络,形成了以经销商为主,定制餐调、电商、直营商超为辅的营销架构。公司拥有一批长期合作、信誉良好、销售能力强的经销商客户,公司市场网络已经覆盖全国32个省级地区、290个地级行政区,使我们的产品可以在全国超过40万个零售终端网点进行销售。我们亦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产品已远销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日本、新加坡、秘鲁等近40个国家和地区,销量在川味复合调味品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完善的市场营销网络为公司巩固和提高市场占有率、迅速切入潜在市场,推出新产品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致力于为终端用户提供健康、便捷、美味的产品。
公司在大商策略方面采取了精细化运营的优商模式,通过销售动作标准化的业务流程保障基本盘的增长,赋能经销商生意发展,建立利益共同体。在成长型客户的策略方面采取了扶商模式,通过资源和关键动作聚焦的方式进行扶持成长,精准施策有效投入。销售组织设计也相应匹配客户分级运营,保障优商和扶商模式的顺利推进。
公司针对不同地区饮食习惯、不同市场竞争状况,结合新产品研发和不同渠道特点,实行差异化销售策略,同时推行涵盖服务营销、品牌营销、产品营销、市场推广以及终端促销的综合多层次销售策略。上述策略有利于公司争取市场主动权,调动业务人员和经销商的积极性,使市场反应机制更加灵活,从而增强了公司的市场营销综合竞争力。
公司一直秉持“食品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的基本理念,把食品安全作为企业的“一把手工程”,“生命线工程”。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HACCP体系认证,构建了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制定并实施了系统严密的质量控制措施和环境作业规范。
公司通过对原料采购、生产过程、储存及销售的全过程进行监控,以保证各环节间可相互追查为原则,建立健全食品企业原辅料和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实现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过程可控制、产品可召回。公司质量控制以实现“三化”管理为目标,即流程程序化、作业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为确保公司产品质量安全可靠,公司为实验室配置了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高效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万级洁净级别的微生物检验室及致病菌检验室等一批先进的检化验设备设施,具备溶剂残留、农药残留、重金属、塑化剂、防腐剂、苏丹红、罗丹明B、二氧化硫、黄曲霉毒素等全面的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得益于我们全链条的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以及智慧生产体系,我们通过了国际SQF认证并获得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颁发的认可证书。
公司不仅组建了专业齐备、年龄结构合理、具有开拓精神的科研队伍,目前整个核心研发人员80余人,由高学历的研发工程师、应用工程师和基础技术研究工程师组成,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80%以上,研究生学历占比40%以上,中高级职称人员占比50%以上,同时,公司非常注重自主科研能力的提升,配备了先进的研发和分析检测设备,并依托自身的研发力量,在产品开发、设备引进、工艺技术改良等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2021年,公司作为依托单位,与四川大学、西华大学、成都大学三家高校联合申报,通过“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①知识产权方面,在技术开发过程中,申请45项发明专利(授权12项),34项实用新型专利,保护产品具备独特的知识产权;②标准方面,公司凭借先进技术水平,作为火锅调料、辣椒酱、炒制辣椒酱标准起草单位,积极参与到川式调味品标准的制定与修改,现共参与3项国家标准和8项地方标准,并作为牵头单位制定4项团体标准包括《牛油火锅底料》《减盐火锅底料》《老坛酸菜鱼调料》《川式火锅底料》。此外,公司也参与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火锅底料、酸菜类调料等地方标准的起草。③产学研方面,公司以成果转化为纽带,强化产学研结合,整合企业技术、高校、科研院校、资金、人才,积极与西华大学、成都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四川大学、江南大学等高等学府展开产学研平台合作,共同致力于新产品的研发、新技术的引进和新工艺的改良等创新工作,保障公司的技术水平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长期致力于高品质复合调味品的研发和生产,在生产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方面引领国内复合调味品的技术发展。2022年投入使用的智慧工厂新车间制造技术进一步升级,采用生产任务中控平台一键下发、自动化设备精准配料炒制、机器人多料包投放包装、自动化立体仓储、产品信息追溯系统等技术,其代表着当前复合调味品行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最高水平。公司自主研发的火锅调料冷却成型生产系统、牛油火锅调料全自动包装生产线等均已获得国家专利;火锅调料灌装工序自动化技术及装备获得中国调味品协会“新工艺”奖;2019年12月好人家-手工老火锅调料就荣获四川省食品工业科学技术奖。目前,公司获得设备技术类实用新型专利23项,“火锅系列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四川省食品工业科学技术奖“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公司始终秉持“苛刻坚守好原料”的价值理念,真正的好产品都源自于优质的好原料。复合调味品所使用的原料大部分为农产品,其特点是标准化程度低、风险高。为保证原料品质稳定,公司对原料种类进行分类管理,对核心原料(酸菜、牛油等)、重点原料(豆瓣、辣椒、花椒、泡椒等)采用“农户+合作社+原料加工基地+公司”的产业链管控模式,确保原料从源头收购、到过程加工管理全程可追溯和可控。同时公司积极与四川省农科院、西华大学等科研高校开展酸菜、豆瓣等原料品质攻关项目,不断提升公司原料品质和技术优势,为消费者提供品质更优的调味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9,071.0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8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170.47万元,同比增长85.1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9,110.07万元,同比增长138.83%。
截至2021年底,中国复合调味品行业约有4800名市场参与者。截至2021年年末,以销售收入计算,中国复合调味品行业的前五大参与者的市占率达17.3%。2021年,公司在中国复合调味品行业中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2.6%。随着中国中式复合调味品市场中的技术和设备的开发,更多的参与者倾向于开发不同产品品类以吸引各类客户。截至2021年,中国的中式复合调味品市场相对分散,以销售收入计算,前五名竞争者的市占率合计约为23%。到2021年底,中国的中式复合调味品行业约有1000家年销售收入超过人民币2000万元的企业。公司在中式复合调味品行业排名第一,市场份额约为7.8%。截至2021年,中国的火锅底料市场分散,前五大竞争者合计约占市场销售额的41.7%。到2021年末,中国火锅底料行业约有2300名市场参与者。公司在中国火锅底料市场所有参与者中排名第二,约占市场份额7%。
(1)年轻消费者的习惯改变。以Z世代为代表的年轻人对包括调味品在内的消费品市场越来越重要。这些年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与上一代不同,因为他们追求便捷和质量。在家做饭或吃饭时,他们更喜欢混合了多种单一调味品的复合调味品,这些复合调味品能方便快速烹煮。因此,预计未来中式复合调味品将越来越受青睐。
(2)创新的消费场景。近年来,小红书和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在年轻人中越来越受欢迎。相应的,越来越多的创新消费场景,如露营变得越来越流行,使易于在这些场合备餐和食用的快餐需求上升。即食火锅和即食米粉等创新产品快速崛起。这些产品也对火锅调味品和中式复合调味料产生大量需求,为调味品制造商开发新产品提供了机会。此外,这些创新还将刺激来自其他场景(如旅行、加班等)的需求,因为方便是消费者的主要选择。
(3)产品持续升级和创新。随着顾客对生活质量日益关注,他们在购买食品和外出就餐时,对价格的敏感度下降,而更关注产品的质量及其成分和营养。此外,顾客愿意尝试更多不同的风味和食品。据此,餐馆和食品企业持续进行产品改进以吸引顾客。例如,健康、自然、绿色和独特元素是餐饮市场的亮点。因此,随着产品不断改进和创新,中国的调味品和复合调味品市场有望进一步增长,并在不久的将来开发出越来越多的新产品,特别是新型中式复合调味料。
(4)食品安全改进和监管支持。中国的大型调味品生产企业拥有更全面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供应链,能够确保所提供食品的质量如一。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国家政策和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促进食品加工行业的规范和健康发展,包括调味品行业。在有利的政策环境下,规模较大、标准较高的龙头企业已经开始占据中心位置。
我们计划持续在复合调味品领域加强研发,优化和扩大我们的产品组合,挖掘现有产品的增长潜力,持续推动产品品类创新,以提升我们在复合调味品市场的份额、巩固我们的行业领先地位。我们将通过推出创新口味、升级包装等方式,以满足快速变换的消费者需求,吸引更广泛的消费者;区域性大单品也将是我们未来实现长期增长的动力之源。我们将实地调研各地区消费者口味偏好,有针对性的开发区域性单品,以吸引更多消费者并提升我们细分品类的渗透率。秉承我们的使命,始终关注花了钱的人餐桌美味的需求。我们将通过复制我们在复合调味品行业积累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继续拓展到更多细分行业,比如预制菜。我们认为随着消费习惯的变化和基础设施的完善,预制菜将成为餐饮和家庭工序简化和效率升级的新消费趋势。
我们关注年轻消费群体,未来将推出更多符合Z世代口味的产品。我们将通过以下举措提升我们的品牌活力,为消费者带来优质的产品。(1)提升新兴渠道投放。我们计划加大在抖音、小红书、微信、快手等新兴渠道的宣传,加强对年轻客群的触达。(2)构建专业化、年轻化的研发人才梯队。研发人才是我们持续创新并持续增长的关键要素之一。我们计划招聘和培训更多高素质、专业背景多元、综合能力强、经验丰富的研发人员,助力我们的产品技术革新,带来更多口味创新。(3)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我们计划加大对内部研发的投入,积极探索国内外流行菜品的配方,不断对现有产品升级迭代,贴近年轻消费者口味,推出更受欢迎的产品。
我们目前已经在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销售,但海外市场销售收入相较其他主要渠道的收入而言占比较低。而复合调味品海外市场潜力较大,我们计划借助我们在国内复合调味料市场的领先地位与成功经验,搭建完善的生产体系和销售网络,持续将产品拓展至海外市场,提升我们在海外市场的品牌知名度。此外,我们亦筹划在全球范围内有选择性地在具有业务协同、能力互补的调味品行业领域内进行战略投资或收购,开拓新的增长驱动引擎,巩固产业优势。
我们将逐步完善数智化信息系统,帮助我们跟踪、收集与分析全产业链流程的核心业务数据,从而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运营效率和管理能力。在供应链与物流管理方面,我们计划持续布局、开发流程数字化管控,改善生产、仓储和物流管理以加快交付并降低相关开支,提高产量、销量与成本预测的准确度以优化供应链管理效率。在品牌营销方面,我们计划通过消费者数据的积累,制定具有针对性、时效性的营销策略,动态调整促销推广投放力度,实现较高的投放效率。在销售渠道方面,我们计划改善经销商网络与零售终端的实时监测效率以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并捕捉新零售渠道带来的市场红利。
为更好达成战略目标,我们制定了全新的组织绩效,关注影响经营的关键动作和关键数据。
聚焦大单品、大市场、大客户、大终端,做实大推广,实现品牌心智和渠道心智的双向提升;围绕大客户,以联合生意计划为抓手,实现内部营销专业能力和经销商自运营能力的双向提升。
聚焦火锅底料品类,以轻餐饮模式为基础,大商深度运营为驱动,坚定以流通渠道为基本盘,打造川味餐调第一品牌。
聚焦头部连锁餐饮并充分的利用资本平台方式,整合公司资源,充分利用“业投一体化”的模式,实现业务突破式增长。
以建立品牌心智为中心,聚焦新媒体渠道的种草传播和线)联动,借助整合营销和新品爆款打造的方式进行落地,重点渠道布局承接流量。通过梳理模式和发展路径,让新零售业务成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
为配合公司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公司拟持续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发行GDR是公司海外资本运作的重要探索及重大创新,有利于公司和管理层融入国际资本市场,引入合适比例境外投资者,优化公司的投资者结构。后续,公司在充分整合利用国际投资者资源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战略水平和实践能力。
2023年公司计划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目标同比增长均不低于20%。(该经营目标不作为业绩承诺)。
公司所用原材料品种较多,包括油脂类原料、辣椒、花椒等农副产品,盐、味精等基础调味品,食品添加剂等原辅料,上述原辅料采购涉及多个供应商,同时供应商亦有可能向其上游采购原材料,采购链条较长,涉及面广,而原材料质量直接关系到公司产品的质量安全,公司面临因原材料质量安全出现问题而导致公司产品质量不合格的风险。
公司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包括生产领料、生产现场监测、生产人员卫生管理、工艺控制、上下工序交接、产品检验等诸多关键控制环节,任一环节发生疏漏都有可能对产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从产品销售来看,由于公司的下游经销商、商超和销售终端分布于全国各地,若经销商、商超或销售终端在销售过程中未按规定保存产品,亦会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发生,从而对公司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产品中含有辣椒、花椒等辛辣原辅料和按国家规定添加的食品添加剂,若消费者过量使用,消费者可能感觉身体不适,继而对公司产品品牌形象产生不利影响。
若公司出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一方面公司将面临被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处理或处罚的可能,主管部门可根据情况对公司采取责令限期改正、处以罚款、责令停业、限期整顿以及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措施;同时,公司还可能面临消费者投诉及索赔的风险,直接影响公司业绩。另一方面,食品质量安全事故还将直接影响公司信誉和品牌形象,继而影响公司生产经营和产品销售,可能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由于农副产品价格受到天气、产量、市场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价格波动较为频繁。受此影响,公司原材料采购价格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虽然公司具有较强的产品定价权,可以根据原材料价格变动适时调整产品价格,适当转移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但是,如果公司主要原材料供求情况发生变化或者价格产生异常波动,而公司又无法采取有效措施抵消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将直接影响公司毛利率水平和盈利能力。
公司产品销售具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每年下半年为销售旺季,其他时期收入相对较低。公司产品主要以火锅调料、中式菜品调料、香肠腊肉调料等产品系列构成,其中,火锅调料主要以麻辣口味为主,根据人们饮食习惯,冬季天气寒冷,食用火锅较多。同样,中式菜品调料也因其以麻辣口味为主而具有季节性,但销售的季节性不如火锅调料明显。香肠腊肉调料主要系用于冬季制作香肠腊肉,因此销售主要集中在冬季。由于公司营业收入季节性特征比较明显,所以会出现单季度的利润较少甚至可能发生亏损的情况。
公司已经建立了以经销商为主、定制餐调、电商、直营商超为辅的销售渠道,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公司合作的经销商的范围延伸至市县一级。公司与经销商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同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经销商管理制度和体系,公司通过对经销商进行规范管理和系统培训,提高了经销商的自身经营能力。但是,由于公司的经销商数量较多、分布较广,如果公司经销商出现经营不善或管理不规范的情形,将对公司产品在该地区的销售产生负面影响。
复合调味料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巨大市场潜力不断吸引新企业进入,原有企业也可能继续扩大生产规模,进而加剧市场竞争。与业内其他企业相比,公司在营销、品牌、产品、研发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若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而公司不能尽快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管理的优化升级、品牌影响力的扩大等方式继续保持并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优势,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将受到竞争者的侵蚀,存在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下降的风险。
公司长期注重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配方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已经形成了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技术人才储备丰富,形成了较强的技术优势。同时,公司成立了严格的技术保密机制,对产品生产工艺、配方、技术等均采取了严密的保密措施,对关键生产环节实行工序隔离,产品核心配方的构成仅由核心技术人员掌握,有效避免了核心技术失密。但生产工艺改进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较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公司面临生产工艺改进和技术创新失败的技术风险。
上一篇:海南召开招标采购项目全方式全流程电子交易系统运行座谈会 下一篇:做好PPP项目采购的17个步骤:实施PPP项目采购流程初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