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yu乐鱼棋牌:速看!复工复产防控这样做!
2022-06-14 01:39:32| 来源:乐鱼手机登录网址| 作者:乐鱼在线登录

  复工要求:“五要”,从业人员要健康,食品原料要合格,清洁消毒要到位,规范操作要遵守,就餐方式要分散。

  严格执行“绿码行、黄码管、红码禁”的标准,领取绿码且体温低于37.3℃的工作人员,方能返岗服务。领取红码、黄码以及体温超过37.3℃的工作人员须按规定隔离。必须将疫情防控知识健康教育培训作为复工复产第一课严格落实,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严格落实员工晨午检制度,每天应检测体温,体温正常(不超过37.3℃),且无发热、感冒、咳嗽、呼吸道感染等疑似症状方可上岗工作。设立相对独立、通风良好的单独房间作为临时隔离点(区域),并配备口罩、消毒液、消毒工具等。

  认真执行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和进货査验记录制度,建立健全食品原料入出库台账。不得采购经营证照不全畜禽肉及来源不明的原料,禁止采购加工野生动物,禁止圈养及宰杀活禽。禽蛋等应单独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包括餐具消毒和环境消毒。建立餐饮具消毒台账,并对消毒后的餐饮具按规定保洁存放。每日餐前餐后对就餐场所、设施设备及后厨进行清洁消毒,保证环境整洁卫生,每周至少进行一次环境清扫,消除蚊蝇孳生地,保持下水道通畅无积污。工作场所及公共区域宿舍等应保持通风,每天至少通风三次,每次20~30分钟。对电梯按钮、门把手、楼梯扶手、电话等高频接触表面每日至少消毒三次。人流量密集的场所和使用频繁的设施设备,应相应提高消毒频次。严格按规定收集处理餐厨废弃物,在公共区域设置口罩专用回收箱,每天产生的垃圾应当在专门垃圾处理区域内分类管理、定点暂放、及时清理。垃圾暂存地周围应当保持清洁,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每天至少进行一次消毒。

  上下班期间均应正确佩戴口罩,交谈保持1米以上距离。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员工上岗必须时刻佩戴口罩,工作前、操作后、进食前、如厕后按照六步法严格洗手;原料生熟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对所有进出人员体温检测和信息登记。所有人员进出必须佩戴口罩,主动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在37.3℃以下方可进出。有发热、呕吐、乏力、干咳及胸闷等疑似症状或者体温超过37.3℃的人员应立即转移至临时隔离点(区域),并立即报告转定点医疗机构就诊。采取分时段、分散用餐的方式进行供餐,避免人员集中。鼓励单位食堂采用固定个人餐具、自备饭盒或一次性餐具等方式供餐。对确需以集中方式就餐的,要求采用隔座就餐方式,就餐人员之间需保持1.5米以上的间隔距离。

  2、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和复工复产实施方案,包括领导小组、责任分工、排查制度、日常管控、后勤保障、应急处置和安全生产等内容。

  配备医用口罩、75%酒精、84消毒液、消毒洗手液、测温仪、应急药品等防疫物资,按至少使用一周量储备。

  2、严格执行“绿码行、黄码管、红码禁”的标准,领取绿码且体温低于37.3℃的工作人员,方能返岗服务。领取红码、黄码以及体温超过37.3℃的工作人员须按规定隔离。

  3、每日执行员工进厂体温检测制度,尽量采取红外测温仪非接触式测温方式。所有人员进出必须佩戴口罩,主动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在37.3℃以下方可进出。有发热、呕吐、乏力、干咳及胸闷等疑似症状或者体温超过37.3℃的人员应立即转移至临时隔离点(区域),并立即报告转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4、在工厂入口处设立体温检测点,检测人员和记录人员必须提前到岗,并做好个人防护,体温超过37.3℃的人员不得进厂。

  1、严格执行员工身体健康状况持续监测及报备制度,严格落实从业人员晨检、午检制度,建立员工个人健康档案。每日将车间员工体检检查情况,特别是感冒发烧人员,上报疫情应急小组,直到疫情结束。

  2、从业人员身体异常情况处理。从业人员如有发烧、腹泻、咽部炎症等病症的,应主动向单位报告,不得上岗,及时就诊,在医院确认非新冠病毒感染者前不得上岗。

  3、严格落实洗手消毒制度。按6步法严格洗手,进入办公区进行手部75%酒精消毒,不能严格消毒人员,禁止进入车间。

  4、从业人员着装管理。工作服保持清洁,定期洗涤、消毒,员工更衣应分批分散,避免产生拥挤。全员佩戴医用口罩,防护口罩废弃物及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放入工厂指定的专用有盖废弃桶内。

  5、从业人员上下班管理。上下班途中正确佩戴口罩,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班车上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尽量避免到封闭、空气流通差和人员密集的地方。

  6、来访人员管理。登记:所有外来人员进厂前应在门卫登记并进行体温测量,体温高于37.3℃的人员不得进入,对14天内来自或接触高于本地疫情风险等级的人员不得入厂。防护:外来人员进入厂区后应进行手部消毒,未得到批准不得进入车间和库房,如要进入,须经过全身消毒处理。

  2、企业可根据情况结合安全要求,合理选择适合的消毒方式。生产工器具可采用热力消毒,食品接触面采用食品级75%的酒精消毒,运输车辆可采用过氧乙酸喷洒消毒。

  3、应警惕大量使用酒精作业的车间,做好安全通风管理,防止在酒精消毒后第一时间明火作业,有发生爆炸风险。

  (四)做好加工过程中暂存物料的防护工作,避免长时间裸露,防止在进入生产流程前被污染。各类物料在进入生产区域时,应对外包装进行拆包或清洁消毒处理,如酒精擦拭、紫外灯照射。

  1、复工前:对厂区内车间、食堂、宿舍等公共场所和人员聚集场所的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清洗、消毒防疫。

  2、开工后:每日上、下班前后,要对车间、库房、办公场所、人员集中区域进行消杀防疫,电梯、卫生间、门把手、公用电线、指定专人负责:指定专人负责消杀工作,强化消毒业务知识培训,规范开展消杀工作。

  所有生产设备的按钮、工器具手柄、门把手、电梯等可用含有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75%酒精进行喷洒或擦拭,在班前、班中、班后消毒不少于3次。

  3、每日对厂区、车间和库房进行虫害检查并记录,对发现虫害鼠害处应立即清理干净,并用火碱或漂白粉进行消毒。

  疫情应急小组应将其联系方式在厂区各区域进行张贴,当出现疑似或确诊病例时,方便及时联系反应,并及时到应急区域进行暂时隔离,再按照其他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处理。

  2、过滤网应至少每周更换或清洗消毒一次,进气口与排气口应远离户外垃圾存放处。空气流动方向应从清洁区流向非清洁区。

  (一)尽量避免交叉感染,停止不必要的出差活动,使用电话、微信等办理。如必须出差的要报告去往地区,回厂后进行体温检查和手部消毒。

  (三)不得借疫情名义进行虚假宣传或夸大宣传,不得从事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不明码标价、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

  (一)主体有责任。小食品店负责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制定应急预案,做好从业人员信息采集工作。

  (二)复岗有培训。从业人员要学习了解国家相关防疫防控政策及基本常识,必须将疫情防控知识健康教育培训作为复工复产第一课严格落实,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四)开业有防护。开业前要备足一周使用量的口罩、手套、洗手液、消毒酒精(84消毒液)、体温计等防疫防护物资。

  (五)从业有健康。从业人员要有每天测体温(湖北健康码打卡或宜健通宜昌市全民体温监测填报)等健康记录,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要有健康证明。严格执行“绿码行、黄码管、红码禁”的标准,领取绿码且体温低于37.3℃的工作人员,方能返岗服务。领取红码、黄码以及体温超过37.3℃的工作人员须按规定隔离。

  (六)食品有自查。清查库存食品,查看是否有过期变质食品,食品包装是否破损等,发现后进行无害化处置,并记录。

  (一)进货有记录。进货要落实索证索票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建立进货台账(粘贴式、电子台账均可),食用农产品经营者要索要、保留“一票通”。

  (二)设备有查验。销售冷冻冷藏食品设备要能保持正常运转;销售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或熟食容器要封闭。

  (二)购物有管控。消费者进店选购商品必须佩戴口罩;经营者根据店内面积大小,管控好一次性入店选购商品的人数,控制好客流量;从业人员与顾客服务交流时宜保持一米以上距离,避免直接接触;销售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或熟食要戴手套,尽量提前包装标价销售。

  (三)垃圾有分类。每天产生的垃圾应当在专门垃圾处理区域内分类管理、定点暂放、及时清理。垃圾暂存地周围应当保持清洁,每天至少进行一次消毒。

  (一)环境有消毒。应当保持环境清洁卫生,每天定期消毒,并做好清洁消毒记录。对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收银台、柜台、货架、门把手)、地面,可用含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建议每天至少在营业前或结束后消毒,可根据客流量情况适当增加消毒次数。

  (二)工装有消毒。工作服要每天更换、消毒;清洗可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常规清洗。

  (三)上岗有洗手。从业人员在上岗前和期间应当经常洗手,可用有效的含醇速干手消毒剂。特殊条件下,也可使用含氯或过氧化氢手消毒剂。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当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

  (一)健康有监测。员工在岗期间注意自身健康状况监测,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做好自我管理。

  (二)疑似有应对。当员工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可疑症状时,要及时安排就近就医,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对其工作活动场所及使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经营场所须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对密切接触者开展排查,实施隔离观察。

  的通知》(宜肺炎防指办文〔2020〕49号)及《关于依法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发〔2020〕28号)部署要求,为进一步做好零售药店复工复产防控疫情工作,严格实施人员健康管理、营业场所卫生管理、入口管理、人员限流排队、设立临时隔离区域、清洁和消毒等措施,确保全市复工复产零售药店防疫工作科学、规范、有序,确保防疫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现就复工复产零售药店疫情防控技术要求如下:

  一、开展健康教育在进出通道口设立提示牌,提醒进出人员佩戴口罩,并安排专人对没有佩戴口罩的人员进行劝阻和宣传新冠肺炎及其他传染病防控知识。通过防控知识100问、微信等多种形式宣传防护知识。配备专人负责老年人和其他需要帮助的人群做好健康防护和知识宣传。

  严格执行“绿码行、黄码管、红码禁”的标准,领取绿码且体温低于37.3℃的工作人员,方能返岗服务。领取红码、黄码以及体温超过37.3℃的工作人员须按规定隔离。必须将疫情防控知识健康教育培训作为复工复产第一课严格落实,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采购和储备供员工和场所消毒需使用的口罩、一次性手套、84消毒液、75%乙醇消毒液、洗手液、红外体温检测仪、消毒工具等物资,消耗性物资按至少使用一周量储备。有条件的可配备超低容量喷雾器、快速红外热成像体温探测设备等。

  (一)严格入口管理。除保留必要的消防通道外,保留一条人员进出通道,对所有进出人员体温检测和信息登记。所有人员进出必须佩戴口罩,主动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在37.3℃以下方可进出。有发热、呕吐、乏力、干咳及胸闷等疑似症状或者体温超过37.3℃的人员应立即转移至临时隔离点(区域),并立即报告转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二)加强空气流通。营业场所应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尽可能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每天至少通风三次,每次20~30分钟。使用中央空调应关闭回风,使用全新风运行,保持进风口清洁,出风口通畅。不具备全新风功能的中央空调不得开启运行。加强对场所内通风设备设施巡检,确保各类通风设备正常运转,定期对空调等通风系统清洁、清洗和消毒。

  (三)做好员工防护。各零售药店应做好员工个人防护,按要求备足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面屏)、长乳胶手套、工作服、长筒胶靴等防护用具,员工上下班期间均应正确佩戴口罩,交谈保持1.5米以上距离。员工应保持勤洗手、多饮水的良好卫生习惯,切实做好个人防护。

  (四)缩短顾客等候时间。控制高峰时期客流量,通过管控减少同时进入顾客人数,尽量减少排队时间。

  (五)加强卫生间保洁。使用卫生间时,应打开排气扇,使用完毕后,应盖上马桶盖后再冲水。卫生间下水管存水弯应该维持一定的水封高度。

  (七)加强员工用餐管理。餐厅餐饮场所(区域)、食堂和茶水间等应采取有效的分流措施,鼓励打包和外卖,避免人员密集和聚餐活动。食堂应当设置洗手设施和配备消毒用品,供就餐人员洗手消毒。做好炊具餐具消毒工作,不具备消毒条件的要使用一次性餐具。应采取分时段、分区域、分批次就餐等措施,减少人员聚集,排队时应保持1米以上距离,用餐时避免面对面就坐,不与他人交谈。

  (八)加强宿舍管理。员工宿舍应当严控入住人数,开启窗户,定时通风,对通风不畅的宿舍应当安装排风扇等机械通风设备。盥洗室配设洗手池和消毒用品,定时清洁。

  (九)加强通勤管理。员工上下班乘坐交通工具时应全程佩戴口罩,保持安静、减少交流,接触扶手、门把手等后应及时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十)减少、缩短会议。减少开会频次和会议时长,会议期间温度适宜时应当开窗或开门。建议采用网络视频会议等方式。

  (十一)加强垃圾清运管理。在公共区域设置口罩专用回收箱,每天产生的垃圾应当在专门垃圾处理区域内分类管理、定点暂放、及时清理。垃圾桶周围应当保持清洁,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每天至少进行一次消毒。

  (一)环境清洁。零售药店营业、办公场所及公共区域应保持环境整洁卫生,每周至少进行一次环境清扫,消除蚊蝇孳生地,保持下水道通道通畅无积污。

  (二)消毒频次。每日对办公室、店面、电梯、食堂、卫生间等场所以及相关设施设备表面至少消毒一次,每日对电梯按钮、门把手、楼梯扶手等高频接触表面至少消毒三次。根据客流情况和设备使用频次,应相应提高消毒频次。

  (三)消毒液配制。消毒剂的选择、浓度应遵照卫生健康部门颁布的标准进行操作。每1升水(约1公斤)加10毫升标定为5%浓度的市售84消毒液,稀释后的消毒液浓度为500毫克/升;每1升水(约1公斤)加5毫升标定为10%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稀释后的消毒液浓度为500毫克/升;或使用75%的乙醇溶液(易燃,应远离火源、静电,注意安全)。

  (四)消毒操作规范。柜台、桌椅、地面、墙面及空调、电脑、灯具等设施设备表面可采用消毒剂擦拭、喷洒或浸泡消毒,空气消毒可在无人条件下使用消毒剂采用喷雾法进行消毒。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 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工作服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 30分钟,或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漫泡30分钟。垃圾桶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五)消毒记录。各零售药店应将每天的消毒情况做好消毒台帐记录,登记备查。各县市区市场监管局要督促零售药店建立消毒工作台帐和数据报送制度,检查督促消毒工作落实。

  (一)设置临时隔离点(区域)。应设立相对独立、通风良好的单独房间作为临时隔离点(区域),并配备口罩、消毒液、消毒工具等。当出现疑似症状人员时,立即到该区域进行暂时隔离,并立即报告转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二)加强健康监测。员工在岗期间注意自身健康状况监测,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做好自我管理,出现有发热、呕吐、乏力、干咳及胸闷等疑似症状或者体温超过37.3℃,应立即上报。

  (三)出现疑似病例应对。各零售药店应加强员工健康巡查,发现有发热、呕吐、乏力、干咳及胸闷等疑似症状或者体温超过37.3℃的员工,应立即转移至临时隔离点(区域),并立即报告转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对其工作活动场所及使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严格执行“绿码行、黄码管、红码禁”的标准,领取绿码且体温低于37.3℃的工作人员,方能返岗服务。市场负责人要全面了解返岗员工及经营者基本情况,有疫区生活史和旅行史、与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者,应按照防疫要求隔离观察14日,暂不返岗。有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的员工应及时就医,待排除新冠肺炎可能、且症状消除后可返岗。

  (二)市场要设置临时隔离点(区域),入口处必须安排专人对进场者进行体温检测,发现体温异常者立即向辖区卫健部门报告并在临时隔离点(区域)暂时留置,未佩戴口罩者严禁入场。

  (三)在不影响通行效率的情况下尽量少开放出入口。控制进场人员流量,减少人员聚集,内部经营区域严格控制人员密度,人与人之间间隔一米以上距离。

  (一)管理人员及市场内经营者做好自身防护。在岗期间必须佩戴口罩、测体温,口罩每4小时更换一次,有发热、感冒、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及时就诊并隔离。

  (三)减少现钞流通,鼓励电子支付。场内经营者在交易过程中尽量引导消费者利用微信、支付宝付款,对于少数现金支付的要做好现钞消毒。

  (一)卫生消杀。严格执行清洗消毒制度,每天收市后对所有食用农产品和预包装食品进行包裹覆盖,然后对市场地面、摊台、货架等进行清洗,清洗后进行消毒,清洗消毒不漏摊位、不留死角。物体表面可采用消毒剂擦拭或喷洒消毒,喷洒消毒时应喷洒至物体表面湿润并有水珠形成为止。

  (二)消毒液配置。消毒剂的选择和浓度应遵照卫健部门颁布的标准。每1升水加20毫升5%浓度84消毒液或每1升水加10毫升10%浓度次氯酸钠溶液,稀释后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其它类型消毒剂按照说明书配置或在疾控机构指导下使用。

  (三)个人防护要求。在进行清洗消毒时,要穿长筒水鞋、戴口罩、防水长手套,做好个人卫生防护。要注意场所通风(必要时采用机械通风)。清洗消毒结束后,将围裙、工作衣、用具等按上述要求配制的消毒液浸泡半小时,用清水洗净晾干。

  (一)加强垃圾管理。设置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废弃口罩按危废管理要求统一进行收集。垃圾投放应符合垃圾分类的有关规定,无散落和积存垃圾、无污水外流,无明显异味。垃圾运输车和手推式垃圾收集车等应密闭存放、运输。垃圾暂存地周围应当保持清洁,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每天至少进行一次消毒。

  (二)完善病媒生物防治设施。要规范设置各类病媒生物防治设施;排水沟要通畅,墙洞地缝要抹堵,下水道和沟渠要封闭;加工、销售、存放直接入口食品场所要配备纱窗、纱门等防蝇设施;市场内及周边要按相关要求设置毒饵站。

  (三)控制病媒生物密度。每半月投放毒鼠饵料1次,及时清除霉变、失效鼠药;每周检查并清除一次各类容器、坑洼的积水,减少蚊虫孳生;垃圾容器要密闭,减少蝇类密度。

  坚持农残监测并及时公示结果;市场内禁止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交易,禁止活禽经营;严禁经营者采购、销售、加工不符合动物检疫规定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畜禽肉及其制品。

  严格执行“绿码行、黄码管、红码禁”的标准,领取绿码且体温低于37.3℃的工作人员,方能返岗服务。各市场主体负责人要全面了解返岗员工基本情况,有疫区生活史和旅行史、与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者,应按照防疫要求隔离观察14日,暂不返岗。有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的员工应及时就医,待排除新冠肺炎可能、且症状消除后可返岗。

  (一)佩戴口罩。从业人员在岗时应当佩戴防护口罩,每四小时更换一次。与顾客接触较多的工作人员,上岗时需佩戴手套。顾客必须佩戴口罩,对未佩戴口罩的顾客禁止其入内。保持勤洗手、多饮水的良好卫生习惯。加强员工健康巡查,发现有发热、呕吐、乏力、干咳及胸闷等疑似症状或者体温超过37.3℃的人员应立即转移至临时隔离点(区域),并立即报告转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二)减少直接接触。从业人员与顾客服务交流时宜保持一米以上距离和避免直接接触,优先采用扫码支付方式付款。

  (三)配备防控物资。按至少使用一周量储备防控物资,包括口罩、消毒剂、洗手液、测温仪等防护用品。

  (四)降低人员密度。控制高峰期客流量,通过管控分流减少经营场所内顾客人数。不得组织开展大规模促销、展览展示等活动。物品提前包装标价,便于顾客直接结算。推荐顾客自助购物、自助结算,尽量减少排队时间。

  (一)营业前打开门窗,采用自然方式通风,每天至少通风三次,每次20~30分钟。有条件的,可对中央空调系统进行预防性清洗消毒。

  (二)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保持环境整洁卫生,对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或75%乙醇消毒液每日至少消毒三次。便民自助设施应做到“使用一次消毒一次”。

  (三)地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 mg/L~500 mg/L)用拖布湿式拖拭,再用清水洗净。建议每天至少在营业前和结束后各消毒一次。

  (四)及时清运垃圾。每天产生的垃圾应当在专门垃圾处理区域内分类管理、及时清理。存放垃圾时,应当在垃圾桶内套垃圾袋,并加盖密闭,防止招引飞虫和污染其他器具。垃圾暂存地周围应当保持清洁,每天至少进行一次消毒。对口罩、手套等常用防护用品进行集中回收管理。

  (二)正确识别舆论信息,不听谣、不信谣、不传谣。及时关注国家及各级政府发布的相关通告和官方消息。

上一篇:车间里过节40余位企业家智慧碰撞!威海文登区这样庆祝“企业家日” 下一篇:省政府关于2008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奖励的决定
  • 电话:0351-7028907
  • 服务电话:4006026858
  •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高新街9号瑞杰科技B座8层